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常纠结 “能不能运动”,担心运动影响伤口愈合或加重病情。对此,徐浦特聘肿瘤专家张晖指出,术后并非不能运动,反而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、增强免疫力,帮助恢复身体机能;关键是选对 “温和运动”,避开剧烈运动,尤其推荐这 3 项运动,适合术后不同恢复阶段。
术后运动的核心原则,避免 “盲目动”
张晖专家强调,术后运动需遵循 “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”,核心原则有三点:
分阶段运动:术后 1-2 周(伤口未拆线)以 “卧床休息 + 轻微活动” 为主,如缓慢翻身、坐起;术后 2-4 周(伤口愈合后)可尝试低强度运动;术后 1 个月以上(身体无明显不适)逐步增加运动强度,避免过早剧烈运动;
以 “不疲劳、不疼痛” 为度:运动后若出现伤口疼痛、头晕、乏力加重,需立即停止,减少运动量或延长休息时间;
结合身体状态:若术后需做碘 131 治疗,治疗期间需避免过度劳累,运动强度需适当降低,待治疗结束、甲状腺功能稳定后再逐步恢复。
这 3 项温和运动,帮术后恢复机能
1. 散步:术后首选,促进循环
散步是术后最安全的运动,适合所有恢复阶段的患者:
优势:无需特殊装备,强度可控,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改善术后常见的乏力、下肢水肿,还能调节情绪、缓解焦虑;
建议:术后 2-4 周,每天在室内缓慢散步 10-15 分钟;术后 1 个月以上,可到户外散步,每次 20-30 分钟,速度以 “能正常说话、不喘气” 为宜,避免快速快走或长时间行走。
2. 瑜伽(温和体式):放松身心,改善体态
选择温和的瑜伽体式(如猫牛式、婴儿式、坐角式),适合术后 1 个月以上、身体无明显不适的患者:
优势:能拉伸肌肉、放松肩颈,改善术后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腰背僵硬;同时通过深呼吸调节,帮助放松身心,缓解术后焦虑情绪,且不会对甲状腺伤口造成压迫;
建议:每次练习 15-20 分钟,选择专业温和的术后康复瑜伽课程,避免做倒立、颈部过度后仰等高强度体式,练习时若感不适立即停止。
3. 太极拳 / 八段锦:调节气血,增强体质
这类传统养生运动节奏缓慢、动作柔和,适合术后 2 个月以上、体质逐渐恢复的患者:
优势:通过缓慢的肢体运动与呼吸配合,能调节气血运行,增强心肺功能与免疫力,还能改善术后常见的睡眠质量差、免疫力下降问题,且对关节压力小,适合长期坚持;
建议:每天练习 1 次,每次 15-20 分钟,可跟随教程学习基础动作,动作幅度以 “身体舒适、不勉强” 为度,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转身。
术后运动,张晖专家再给 2 点关键提醒
运动前做好准备:运动前先做 5 分钟热身(如缓慢活动手腕、脚踝、肩颈),避免突然运动导致肌肉拉伤;术后初期运动最好有人陪同,尤其户外散步时,以防意外情况;
结合复查调整:每次复查时,需告知医生运动后的身体感受,若甲状腺功能不稳定(如 TSH 波动大)或存在其他并发症,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,避免因运动影响病情恢复。
甲状腺癌术后运动无需 “完全禁止”,选对温和运动、分阶段坚持,能有效帮身体恢复机能。“核心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,科学规划运动,让运动成为术后康复的‘助力’,而非‘负担’。”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